導(dǎo)讀:這不是搓澡,簡直是拋光阿姨的搓澡巾都要搓冒煙了……近期,東北吸引旅客的不僅是冰天雪地,還有搓澡文化。不少南方人下了飛機第一站就是體
“這不是搓澡,簡直是拋光”“阿姨的搓澡巾都要搓冒煙了”……近期,東北吸引旅客的不僅是冰天雪地,還有搓澡文化。不少南方人下了飛機“第一站”就是體驗搓澡,以至于哈爾濱不少洗浴中心堆滿了行李箱。有體驗過的人感嘆道真舒服,但又很疑惑“沒想到自己這么臟?”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yī)師粟倩雅解釋道,身上搓出來的“泥”主要是上皮角質(zhì)層,一般由人體分泌的油脂以及皮屑、外界吸附的灰塵等組成。從健康角度來說,“泥”并不代表臟,油脂還能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
“正常情況下,皮膚有一個角化的過程,一般基底層細胞會不斷分化,逐漸上移到角質(zhì)層,再隨老化角質(zhì)脫落,這個過程大約28天。現(xiàn)在我們通過搓澡,人為地把角質(zhì)層剝脫的時間縮短了,這其實也是一種‘揠苗助長’。而頻繁地搓澡,不僅容易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造成皮膚隱性失水,感染以及過敏的幾率也會增加。”
記者注意到,在社交平臺上#搓澡#的相關(guān)話題有超2億瀏覽量,有不少網(wǎng)友“跟風”體驗,并曬出狠搓后“膝蓋亮得能反光”的拋光圖。第一次體驗北方搓澡文化的網(wǎng)友這樣感慨,“搓澡阿姨差點給我搓掉三層皮,搓完像拋了個光,變白了好幾個度。為了白,這點痛我可以忍受。”。不過,在評論區(qū)也有被“搓傷”的人提醒,“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我搓完澡,腿火辣辣地疼。”
“搓澡力度過大,不僅可能會傷害到角質(zhì)層,還可能傷到角質(zhì)層以下沒有被完全角化的正常皮膚,從而引發(fā)過敏、干燥和紅腫等問題。”粟倩雅提醒,一旦出現(xiàn)輕微的皮膚破損,還可能激發(fā)細菌以及真菌等感染的風險。“細菌感染比如癤子、毛囊炎,真菌感染的足癬,很多都是從細小傷口開始的。”因此不建議大家追求所謂的“拋光”感,猛地搓澡,尤其不適合敏感肌人群和老年人。“冬天愛洗澡的人,本身就容易出現(xiàn)瘙癢癥、濕疹等皮膚問題,老年人最為高發(fā)。平常我們就建議2~3天洗一次澡,老年人一周洗一次即可。既不要頻繁洗澡,也不要過度搓澡。”
而對于想要前往北方體驗搓澡的市民,專家也給出三點建議:一是減輕搓澡力度,可以選用更柔軟的搓澡巾,以防被粗糙的搓澡巾磨出人工皮炎;二是沐浴露可以選用弱酸性的清潔劑,或者直接用清水沖洗;三是搓澡后,大量涂抹保濕的身體乳。“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洗澡的水溫不宜太高,大約40℃左右;時間也不宜太長,因為長時間皮膚血管擴張,容易引起腦缺血,從而引發(fā)頭暈等意外事故。”粟倩雅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