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秀才人情紙半張,我來為母校獻詩!11月29日,武漢大學迎來130周年校慶,當天舉行的第九屆校友珞珈論壇上,武漢大學杰出校友易中天圍繞禮這一
秀才人情紙半張,我來為母校獻詩!11月29日,武漢大學迎來130周年校慶,當天舉行的第九屆校友珞珈論壇上,武漢大學杰出校友易中天圍繞“禮”這一主題作報告。大會上,易中天向母校送出了賀禮——獻詩三首,其最新創作的一首96字四言詩《武漢大學頌》換來校友100萬元捐贈。
易中天以《中華文明的特質與精髓》為題作分享,他表示中華文明的特質是禮,精髓也是禮。他談到,禮本來是儀式,也叫禮儀。禮就是儀,儀就是善。隨后,他分享了諸多禮儀,如成年禮等。那么多的禮,我們怎么樣記得住?我們中國古代那么多的禮儀,它的精髓是什么?易中天表示是仁,仁愛的仁。分享的最后,易中天談到了禮與節。他表示禮節禮節,有禮必有節。他談到,中華文明的特質是禮樂。禮樂的精髓是愛與尊重。愛和尊重都是雙向的,愛要有回報,尊重要受到尊重。
滴水知恩當涌泉相報!1978年,易中天來到武漢大學讀研究生。“從1978年開始,我這一生都受到母校的教育和關懷,這樣一份恩情是要報答的。”易中天用文人獨特的浪漫的形式,為母校捐詩。
第一首是1993年武漢大學百年校慶時,易中天為母校所創作的詩詞。
滿庭芳
颯爽金秋,珞珈鷺島,木棉丹桂齊芳。
海峽遙頌,華誕百年觴。
指點風云世紀,回首處,話盡滄桑。
終難忘,切磋砥礪,度午暑晨霜。泱泱。融貫了,美歐科技,魏晉文章。
更咸集莘莘,國棟邦梁。
四海瓊林廣樹,拓黌宇,再造輝煌。
千秋業,弦歌共舞,大道正康莊。
2023年,武漢大學130周年校慶,易中天又創作了七律組詩獻給母校,現場他一一為大家朗誦。
其一
猶憶當年進課堂,楓林颯爽菊初黃。
登山每見湖云遠,傍樹常疑倦鳥藏。
秋色招搖春色懶,先生殷切后生狂。
欣逢四海翻新頁,便把殘燈對曉霜。
其二
諸生有幸列門墻,似海師恩怎測量?
桂子三秋呈蜜釀,松濤百歲頌華章。
自強弘毅良醫出,求是拓新水利長。
文法理工齊向上,滿園春色滿庭芳。
易中天介紹,自己在武漢大學求學時,母校真的是非常的自由,也非常寬容,而且那個時候的老先生們都對學生比對兒子好。所以才有他創作的七律中的——秋色招搖春色懶,先生殷切后生狂。易中天將這兩首七律合并,書寫為一幅字,并將這幅字的原件送給了阮麗萍學長,感謝他捐贈善款50萬元。
當天,易中天誦讀了他最新創作的一首四言詩《武漢大學頌》。
武漢大學頌
珞珈之上,建我學堂。醴泉冽冽,黌宇皇皇。
湖騰紫氣,山顯榮光。云蒸霞蔚,鳳集鸞翔。
櫻冠桂冕,梅舍楓窗。凱風細雨,淡彩濃香。
木鐸朗朗,和鈴央央。如切如磋,有圓有方。
開來繼往,日就月將。厚積薄發,源遠流長。
士人弘毅,君子自強。拓新求是,席珍永芳。
易中天將這首詩的原件送給了曾文濤學長,感謝其為胡國瑞獎學金捐資100萬元。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優良的文化傳統,其中一條就是感恩,而且特別感母親的恩,我們生長的地方的河流被稱為母親河,我們上過學的學校被稱為母校,母校是哺育我們成長的地方,母校的恩情是我們永遠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易中天動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