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們看完升旗就來中國美術館排隊了!就是要趕在第一撥兒進館!借助國慶長假,不少游客來到北京City walk,打卡美術館成為潮流。北京青年報記
“我們看完升旗就來中國美術館排隊了!就是要趕在第一撥兒進館!”
借助國慶長假,不少游客來到北京City walk,“打卡”美術館成為潮流。北京青年報記者10月1日一早就來到中國美術館,探訪假期中“繁忙”的他們。
變身網紅打卡地 眾多游客看完升旗后的第一站
10月1日一早,記者就來到中國美術館的門口,看到那里早早就排起了隊,很多觀眾都是剛從天安門廣場過來的,不少游客還拿著行李箱,一邊排隊一邊回味著剛剛升旗的場景。來自山東的邱先生告訴記者:“利用十一假期,帶著老婆孩子來北京旅游,中國美術館是我們看完升旗的第一站,很幸運一周前就預約好了門票。”
國慶期間,中國美術館每日預約火爆異常,北青報記者9月30日想預約10月1日的門票,結果發現已經沒票,最早可以預約到10月5日的門票。中國美術館一層問詢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每日6000張票上線后很快就沒了,每天館內粗略估計會接待7000名左右的觀眾。不少帶著行李箱的游客,我們都會幫著存包,讓每一位觀眾在中國美術館體驗更好。”
記者在一層《承續:新中國新發現書法主題大展》展廳中碰到唐女士一家四口:丈夫在前為孩子們講著書法的美,唐女士在后面默默地跟著,邊走邊看;丈夫還不時回頭對唐女士說:“看完這個展,才有日后努力的方向。”唐女士告訴記者,他們一家人來自浙江湖州,“老公是書法愛好者,半個月前全家人定下十一來北京旅游,一周前就預約了10月1日的票。北京第一站就來到中國美術館,圓老公看展的夢。”
在三樓走廊,記者發現一位裝扮時尚的女孩梵宇在P圖。原來,她是一名喜歡繪畫的網紅,一到假期就要到各個美術展看展、拍照,在社交媒體發布相關美術展覽信息,用自己的方式推廣美術館。“每次我的照片都會收到很多網友的點贊,來到美術館打卡,已經成為年輕人生活方式的一種,我的小紅書上有著上萬粉絲,”梵宇告訴記者。
志愿者服務忙 一天要講四到六場美術課
這個國慶假期,中國美術館不僅參觀人數激增,志愿者公益講解場次也因為觀眾的踴躍,從每日兩場增加到六場。
記者在《墨韻文脈—20世紀以來中國寫意藝術展》看到,志愿者徐蘭萍正在為50多位觀眾講解張大千作品的美感,“我曾到中國臺灣張大千故居參觀,他的極雅,如同他的畫一樣,我們也可以感受一下他筆下的美。”像這樣深入淺出的講解,徐蘭萍每天要做兩場,每場講解要持續一個半小時,用她畢生對畫的熱愛,匯成講解詞,為每一位觀眾介紹著一幅幅國畫經典背后的故事。
記者發現,徐蘭萍喜歡用對比的方式講解,讓觀眾體會不同作者的同與不同。講解的最后,徐蘭萍告訴每位觀眾:“一定要到五層看遼博與中國美術館的新展,你可能在遼博都看不到名畫,今天在中國美術館將看到,一定不要錯過!”
在中國美術館五層《墨韻文脈——遼寧省博物館、中國美術館藏古代山水畫展》中,精選60件(套)來自遼寧省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所藏的古代山水畫名作,藏品年代橫跨北宋至清代,為觀眾呈現一場古代山水畫盛宴。
中國美術館志愿者王建南正在為觀眾介紹明代仇英《赤壁圖卷》這件作品,他說:“我要點名表揚一下中國美術館,這次他們做的‘展簽’特別詳細,把畫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標注出來了,我們以前看到類似這樣的內容都是在專業的研討論文上,可見他們做得有多用心。”聽完王建南的介紹,很多觀眾都開始關注展品旁“展簽”上的內容。
為了準備《墨韻文脈——遼寧省博物館、中國美術館藏古代山水畫展》解說詞,王建南籌備了兩周。他告訴記者:“兩周只是為這個展籌備的時間,能當好志愿者更多的是日常的積累。”在講解的最后,一位觀眾向志愿者王建南提出一個“超綱”的問題,“為什么唐寅的這幅畫,不像他的風格?”王建南又從這幅畫的歷史淵源與畫中人物、畫中詩詞的故事講起,為觀眾詳細講解了半個多小時。
相關新聞:云游也開心!“墨韻文脈全景虛擬展廳”上線
十一期間,由中國美術館和話人間百科聯合打造的“墨韻文脈全景虛擬展廳”已經上線。虛擬展廳通過3D建模、空間掃描、三維導覽等技術,完整還原了“墨韻文脈——八大山人、石濤與20世紀以來中國寫意藝術展”展廳內作品,讓觀眾足不出戶盡情領略中國寫意精神的文脈流變。
此次“墨韻文脈全景虛擬展廳”還特別邀請著名表演藝術家王剛擔任展覽導讀,為觀眾細細解讀八大山人的“眼高百代”和石濤的“至法無法”。長期關注中國美術館的粉絲魏女士告訴記者:“這個假期正好與家人出門游玩,不能現場感受中國美術館的展覽,體驗了‘云游中國美術’的新技術,如同置身美術館一樣,足不出戶就能欣賞‘美’,中國美術館為我們全家的十一假期帶來最美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