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王兆卿:房地產本來就是高風險行業,歷史上房企破產是司空見慣的。房地產行業涉及的資金量大,各個環節的周期長,風險不可避免。但這不是將
王兆卿:房地產本來就是高風險行業,歷史上房企破產是司空見慣的。
房地產行業涉及的資金量大,各個環節的周期長,風險不可避免。
但這不是將風險全部轉嫁給購房者的理由。
在市場經濟中,任何主體的市場行為都可能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任何行業都可能因市場原因成為高危行業。
法律的作用就在于平衡各方的利益,用一套合理的規則去分擔風險。
一套好的規則,背后大多有“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這樣一些理由。
房企破產了,不影響房企股東、高管獲得超額收益,不影響曾經收走的土地出讓金,甚至不影響銀行照舊收取利息。
受損失最大的永遠是掏空家產的老百姓。
他們擔起了其他主體本應承擔的風險。
他們付出的最多,冒的風險最大,收益卻最少。
對于老百姓而言,房地產行業是當之無愧的高危行業。
房地產有點像A股(可能還不如),風險高、收益卻常為負。
當然,輿情洶洶,法律也在進行調整。
2023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批復,突破現有法律規定傾向保護商品房消費者的利益,確認商品房消費者的房屋交付請求權和價款返還請求權的絕對優先性。
這無疑是現行商品房銷售模式下相關規則的重大進步,是無數爛尾房業主拼搏得出的重要成果。
但最高法院也只是一個裱糊匠,根據筆者的辦案經驗,真到了購房者行使價款返還請求權的時候,往往房企已經被完全掏空,僅有的一點資金也進入了保交樓的專戶里。
購房者能選擇的是“要房”還是“要錢”,不能選擇的是“等”。
等多久?沒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