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月11日,廣東普寧開展非遺年俗活動英歌舞,現場十分震撼。網友評價:隔著屏幕都看得熱血沸騰。2月12日下午,鑼鼓聲響徹英德市區。當天,英...
2月11日,廣東普寧開展非遺年俗活動英歌舞,現場十分震撼。網友評價:隔著屏幕都看得熱血沸騰。
2月12日下午,鑼鼓聲響徹英德市區。當天,英德舉行“非遺傳承·走進英德”巡游活動——潮汕“英歌舞”巡游展演,來自廣東普寧的200多名英歌舞演員為群眾帶來一場精彩的表演,春節氛圍感拉滿。
伴隨著強烈的鑼鼓節奏,臉涂油彩扮成英雄好漢的隊員們手執一對彩色木槌,配合鼓點揮動雙槌交錯翻轉叩擊,在昂揚激進的鑼鼓聲中變換隊形動作,邊走邊舞,大踏步而來……剛勁豪邁、英姿颯爽的舞姿瞬間燃爆,吸引了眾多群眾圍觀,可謂是萬人空巷,現場氣氛歡快而熱烈。舞槌者扮演的梁山英雄好漢豪情激蕩,鑼鼓齊鳴,鼓點飛揚,現場高潮迭起,引來圍觀的市民拍手稱快,叫好聲不斷。
演員們身穿鮮艷戲服,彩色舞槌在手里上下翻飛,以干脆利落的颯爽英姿踮腳、抬腿、騰空、落下,邊走邊舞,以剛勁奔放的舞姿、威武豪邁的氣勢震撼全場。每支隊伍都有獨特之處,惟妙惟肖的扮相,鏗鏘有力的吶喊,氣勢十足的表演,盡顯國家級非遺項目潮汕英歌舞的獨特魅力。
“原本打算年初二回娘家英德探完親就回佛山,當得知年初三英德有‘英歌舞’表演,說什么也要再住一晚體驗下這種熱鬧的氛圍。”來自佛山的周女士說道。
“現場非常熱鬧,好久沒有看到這么熱鬧的場面,年味一下子就提升上來。”英德市民黃先生說,他早早就帶上家人在月桂湖廣場占了好位置,一睹“英歌舞”的風采。
據了解,潮汕英歌舞在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在潮汕廣為流傳的一種民間舞蹈樣式,它被認為是揚正壓邪、吉祥平安的象征,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每當節假日或慶典時,表演者們會化身為水滸英雄,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街道和小巷中,用力與美的高亢演出抒發斗志,祈求平安吉祥。
由于英歌歷史久遠、流傳廣泛,各地民間藝人不同的創造,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風格特點。按節奏板式劃分,英歌舞可分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慢板英歌,又分對打套式、文派和武派,主要特點是動作剛勁雄渾,粗獷奔放,威武豪邁,場面恢宏壯觀。中板英歌的鑼鼓敲擊比較簡單,節奏變化不多。快板英歌相對前兩種,節奏更加快,鼓點更緊密,隊形變化豐富,動作的幅度增大增強。
而本次“非遺傳承·走進英德”2024年英德市弘揚國家級非遺——“英歌舞”巡游展演活動歷時4個多小時,為廣大英德市民朋友送上文化盛宴和龍年祝福。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