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俄羅斯國防部近日發布消息稱,24日一架伊爾-76運輸機在執行飛行任務時在別爾哥羅德州墜毀。據了解,機上載有6名機組人員和3名護送人員,以
俄羅斯國防部近日發布消息稱,24日一架伊爾-76運輸機在執行飛行任務時在別爾哥羅德州墜毀。據了解,機上載有6名機組人員和3名護送人員,以及被俘的65名烏軍人員。按照原計劃,該運輸機會將這65名烏軍被俘人員運送至別爾哥羅德州與烏克蘭方面進行換俘。然而飛機墜毀后,機上所有人員已全部遇難。這件事情在俄烏兩國引發軒然大波,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連夜做出回應,稱飛機墜毀地點是在俄羅斯的領土,這不在烏克蘭的控制范圍內,并指責俄羅斯是在玩弄烏克蘭戰俘的生命,呼吁應該立即對飛機墜毀事件展開國際調查。
聽烏克蘭方面的話,似乎這件事情的責任都在俄羅斯一方,但真實情況卻并非如此。飛機墜毀后,俄羅斯便指責是烏克蘭故意擊落飛機,將烏克蘭的行為稱為“野蠻的恐怖主義行為”。而烏克蘭國防部則立馬回應稱,無法確認這架飛機是否被烏軍擊落,烏方正在確認相關信息。情況很明顯,現在雙方各執一詞,都在指責對方,那么究竟是誰在說謊呢?
需要指出的是,在24日稍早些時候,《烏克蘭真理報》在網上發布了一篇題為“一架伊爾-76運輸機在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州墜毀:烏軍表示那是‘他們所為’”的文章,文中明確指出是烏軍使用導彈襲擊了俄軍方的伊爾-76運輸機。但在俄國防部發布消息稱機上有烏克蘭戰俘后,這家媒體立馬對這篇文章進行修改,并將“烏軍擊落俄運輸機”的相關內容都刪除了。顯而易見,這家烏媒原先是想將擊落俄運輸機當做“烏軍取得重大成果”進行報道的,結果沒想到運輸機上有大量烏軍戰俘。烏克蘭媒體或許不清楚,但烏克蘭軍方也不清楚嗎?俄國防部表示,烏方領導層很清楚俄烏雙方將會在別爾哥羅德州交換俘虜,但他們依然選擇襲擊俄運輸機,目的就是想將全部責任推給俄羅斯。
當然,烏方顯然不會承認這件事情,烏情報部辯解稱,當時并沒有收到俄方伊爾-76運輸機的飛行說明,也沒有收到俄方要求保證飛行安全的聲明。烏方的辯解是在否認俄羅斯的指控,并反過來責怪俄羅斯“沒有提前通知到位”。俄烏雙方互相指責之下,俄羅斯找上聯合國安理會,要求安理會立即就此事召開緊急會議。然而,俄方的要求卻被擔任本月安理會輪值主席國的法國拒絕了。經過磋商,最后決定在北京時間26日6時就此事召開會議。俄方表示,法國是在濫用權力庇護烏克蘭,烏克蘭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編造理由,甚至反過來污蔑俄羅斯。從法國刻意將會議時間延后就能看出,法國明顯是偏向烏克蘭的。另外,北約近日舉行了自冷戰以來的最大規模軍演,擬應對俄羅斯“未來可能發動的攻擊”。因此,在接下來的安理會會議中,很可能會出現西方國家偏袒烏克蘭,圍攻俄羅斯畫面。
這個時候中國不能坐視不理。首先,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有義務維護國際秩序,維護公平公正,如果西方國家想將黑的說成白的,中國必然會站出來,這既是在幫俄羅斯也是在幫中國自己;其次,中俄的友好關系不用說,西方國家圍攻俄羅斯,中國也會出手幫助我們的朋友說句公道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