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60平方米左右的范圍內,我們花了2個多月的時間,采集了1000多只完整的光滑馬龍蟲化石,還有節肢動物、軟體動物類化石,品種大概20余種…
“在60平方米左右的范圍內,我們花了2個多月的時間,采集了1000多只完整的光滑馬龍蟲化石,還有節肢動物、軟體動物類化石,品種大概20余種……”12月14日下午,在云南陸尋高速普達服務區施工現場,來自云南省曲靖市馬龍區王家莊街道格里社區砍斧村的化石愛好者楊先生非常激動地告訴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這批化石的數量和質量可能是化石界的天花板。
偶然覓得20余種古生物化石
“5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西北大學考古學的師生來到我家鄉的大山里采集化石標本,當時雇我陪同前往。發現化石時,我就非常震驚,化石居然如此漂亮。”說起楊先生發現化石的經歷,他說,在成為化石愛好者的5年間,他總愛行走在山野間尋覓化石的蹤跡。今年6月,得知陸尋高速普達服務區開工,便抱著試試的心態前往探尋,沒想到竟然發現了大量保存完整的古生物化石。
“發現化石的時候,我興奮得睡不著覺,后來便帶上同樣是化石愛好者的侄子一同前往采集并收藏于家中。”楊先生說,目前尋得化石塊共計700余塊,共有1000多只完整的光滑馬龍蟲,其他種類有馬龍武定蟲、異形網面蟲、鏈狀心網蟲、微網蟲、古蟲、羅慧麟蟲、等刺蟲、納羅蟲、鏡眼海怪、蠕蟲、海綿等20余種。
楊先生表示,希望這批化石能有好的歸宿,體現其價值,同時希望這個化石點能保留下來、能造福過往旅客、造福馬龍人民,同時希望自己的勞動成果能得到尊重。
現場隨處可見化石痕跡
12月14日下午2時許,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來到發現化石的陸尋高速普達服務區施工現場看到,被挖掘開、裸露的地面均是黑灰色的巖石。目前整個項目已經處于停工狀態,發現化石的區域被警戒線圍起來,并放置有“禁止施工”警示牌。
隨后,記者在楊先生所說的發現化石的區域內發現了化石的蹤跡,包括馬龍武定蟲、川滇蟲、鏡眼海怪等。
在發現化石的區域內,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博士生導師張志亮先生正在撿起一些化石拍照、測量。他告訴記者,這次來云南馬龍收獲非常大,修陸尋高速把原本沒辦法看到的地層打開了,能看到特殊環境下保存的一些生物狀況,所以非常激動。
“在村民上報后,我們第一時間就上報了相關部門,目前這片區域已經停止施工了,正在等相關部門進一步研究決定將如何保護或者安置這批化石。”在發現化石區域,馬龍區文物管理所所長羅永林告知,這批化石非常的完整和密集,下一步相關部門將禁止村民在此亂挖亂掘。
化石或將延展幾公里的范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博士生導師張志亮先生告訴記者,本次發現的光滑馬龍蟲是屬于三葉蟲的一種,它們生活在遠古的海洋中,主要出現在距今5.6億年前寒武紀,到寒武紀晚期(5億~4.3億年前)時發展到頂點,至2.4億年前的二疊紀完全滅絕。其生命力極其頑強,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2億多年。
張志亮預判,以目前的化石發現區域為中心,大概幾公里的范圍內均有較為密集的化石存在,本次化石集群的發現,對古生物研究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