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連日來,隨著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拉開帷幕,美國舊金山也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從公開報道看,舊金山對舉辦此次會議非常重視。為迎接八方
連日來,隨著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拉開帷幕,美國舊金山也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從公開報道看,舊金山對舉辦此次會議非常重視。為迎接八方來客,整座城市一改往日的邋遢形象,開啟了一次大規模的環境升級活動。在城市主干道,工作人員不僅重新鋪裝了人行道,還為雕塑刷上了新油漆。許多街區,都掛上了裝飾性的壁畫,旨在為游客帶來更佳體驗。更引發關注的是,當地媒體指出,該城眾多流浪漢也在一夜之間全部消失,被轉移到臨時收送所,就連平常沒人管的帳篷也被清除干凈。舊貌換新顏,城市大變樣,這一幕幕也借由網絡火出圈,被網友調侃為“舊金山創衛”,《紐約時報》更是調侃到,舊金山的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青少年趕在父母回家前瘋狂清理派對現場的氣氛”。
平心而論,“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是許多地方的待客傳統,但為何舊金山的大清掃卻引發“全球圍觀”?
綜合各方信息,一來,反差實在過大。舊金山,是美國西海岸知名的港口城市,也是享譽全球的“科技創新之都”。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這座城市隔三差五上頭條,靠的既非靚麗風景,也非創新火花,而是環境臟亂差。流浪漢遍布街頭,癮君子歪七倒八,帳篷散落各處,棄置針管乃至排泄物隨處可見……如此種種,既讓本地居民苦不堪言,也讓外來游客“心有余悸”。美國知名企業家馬斯克曾評價“舊金山城區看起來就像是僵尸啟示錄”。如今為迎亞太賓客,整座城市除舊布新,極強的城市形象反差,自然勾起了大家的矚目。
二來,無腦“美吹”被打臉。說實話,舊金山環境衛生糟糕,早已是不爭的事實,當地政府曾出手清理,奈何治理總不見效,慢慢也就聽之任之了。可笑的是,這種亂像漂洋過海后,卻被不少公知包裝成“自由的象征”,在輿論場上花式碰瓷、抹黑中國。前段時間,香港歌手陳奕迅在舊金山開啟全球巡演,公開吐槽生活體驗糟糕,到處是“地雷”,反而遭致不少公知謾罵。如今舊金山政府出手強制清掃,無疑說明當局者心知肚明何為“好的城市環境”,徹底擊碎了“美吹”編織的皇帝新裝。
那么,這次“創衛行動”真能讓舊金山煥然一新嗎?只怕非也。舊金山的臟亂差,折射出的是美國嚴重的無家可歸者和毒品泛濫問題。鐵腕清理之下,流浪漢和癮君子可以暫時消失,但深層癥結未解,治理困境不破,遲早還會卷土重來。
就以毒品濫用為例,據不完全統計,美國人口占世界不足5%,吸毒人數卻占全球約12%;美國消費了全球80%的阿片類藥物,“嗑藥不停”在低收入群體中相當普遍……事實上,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就開始對這個社會痼疾“宣戰”。遺憾的是,在美式選舉政治下,受利益集團的資助和游說影響,部分美國政客在民眾生命健康和政治經濟利益之間倒向了后者。加之嚴重的政治極化讓治理效率大打折扣,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又在執行中存有分歧,多系統監管失靈,社會痼疾自然難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在《美國怎么了:絕望的死亡與資本主義的未來》一書中如是形容:“再想把魔鬼關進瓶子里已經太遲了”。
再從社會背景看,流浪漢成了美國城市的“風景線”,低收入群體成為“嗑藥重災區”,也映照出美國社會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在西方世界,資本左右國家經濟社會的循環運轉,剝削的客觀存在使資源不可避免向少數人聚集。“山巔”階層享有科技、金融、避稅等等有利于財富增值的“正向加成”,階層固化的“馬太效應”不斷加重。數據顯示,美國金字塔尖10%的家庭占有近75%的社會財富,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乃至新冠疫情以來,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愈發慘淡。與此同時,美國對底層民眾的兜底保障在發達國家中一直是倒數。當巨大的生活壓力令人“無法呼吸”,一些人就墜入了藥物刺激的深淵,而這反過來又加劇了貧困,成為一種惡性循環。
令人哭笑不得是,APEC會議剛結束,一些當地華人在網上曬出的視頻顯示:許多流浪漢又回來了,帳篷也多了起來,還有人把嶄新花壇當作了新家。不真正解決問題,恐怕只能“后人而復哀后人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