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進入11月后,俄烏沖突局勢似乎被忽視也更顯復雜。英國《經濟學人》近日刊登對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的采訪,他提出了三個震驚世界至少是震驚了
進入11月后,俄烏沖突局勢似乎被“忽視”也更顯復雜。
英國《經濟學人》近日刊登對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的采訪,他提出了三個“震驚”世界至少是震驚了澤連斯基的觀點,即俄烏沖突正在進入相互僵持的“陣地戰”(消耗戰),俄烏在人口體量上不對等,雙方戰場動作、武器裝備上都所差無幾。
總而言之,扎盧日內的表達被認為是烏高級官員迄今為止對反攻停滯不前做出的最坦率的評價。
扎盧日內透露他去了前線一趟,他看到俄羅斯方面在進攻,當時去的地方是阿夫迪夫卡一帶,僅僅幾個小時,100多輛裝甲車和坦克就被摧毀了,摧毀是無人機干的,或者無人機鎖定目標,然后導彈精準攻擊。也就是說俄羅斯干什么,烏克蘭這邊看得清清楚楚,反之烏克蘭要進攻,怎么打對方也看得清清楚楚。
根據《經濟學人》雜志1日公布的采訪,在談及仍在持續的俄烏沖突時,扎盧日內說道,“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我們達到的技術水平已使我們陷入僵局。”他還預測,“很可能不會有深遠且漂亮的突破”。他還說自己正極力阻止沖突陷入戰壕戰,并認為“戰壕消耗戰的最大風險在于,它可能會持續數年并削弱烏克蘭這個國家”。
如何打破這種“僵局”?扎盧日內發表署名文章說,烏克蘭方面需要新的關鍵軍事能力和技術。扎盧日內提出的技術方案包括,派出可發射捕捉網的無人機對付俄方無人機,使用地面GPS信號站對抗俄方的干擾,以及使用配備等離子體火炬的機器人車輛進行排雷作業等。
不管扎盧日內“僵局”之說的虛實,它帶來的連鎖反應都很大。11月4日,歐盟委員會馮德萊恩在訪問基輔的時候就問了澤連斯基這個問題,澤連斯基當然是斷然否認,說沒那事,不是僵局,烏克蘭還會持續前進,并會取得勝利。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辦公室4日也公開譴責扎盧日內的“僵局”言論,表示軍方不應該公開描述戰事,“因為這樣會讓‘侵略者’更容易得手”,而且這樣的說法會引發西方盟友恐慌。
美國和歐洲自然是擔心俄烏沖突陷入僵局,也擔心是否有能力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援助。美媒報道稱,由于烏克蘭在戰場上進展甚微,美國和歐洲官員已開始與烏克蘭政府討論與俄羅斯進行和平談判可能需要什么來結束戰爭。對此說法,澤連斯基也連連否認。
雖然否認陷入僵局,但正如《紐約時報》所說,扎盧日內和澤連斯基雙方的“指責”,顯示出關鍵時刻烏軍方和文職領導層之間正在出現裂痕。
其實,早前就有消息稱澤連斯基要撤換扎盧日內,后來證明是謠言。雖然總司令沒撤,但就在扎盧日內受到公開譴責的前一天,烏總統辦公室撤換了他的一名副手,即烏特種作戰部隊前司令維克托·霍連科。這位特種部隊的司令曾策劃組織了對克里米亞、莫斯科的一系列爆炸襲擊,應該是功不可沒的。
顯然,烏克蘭內部、西方盟友與烏克蘭之間,都在經歷一場“信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