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用行動詮釋責任,用知識定義擔當,這正是流行病學專家所應有的價值取向,也是他們獲取良好社會評價的應有之義,更是吳尊友辭別人間后留下的
用行動詮釋責任,用知識定義擔當,這正是流行病學專家所應有的價值取向,也是他們獲取良好社會評價的應有之義,更是吳尊友辭別人間后留下的一道思考題。
據(jù)報道,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10月27日下午因胰腺癌去世,享年60歲。對于網(wǎng)友來說,這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吳尊友淡出視野已久,沒想到再次“回歸”竟是辭世的消息。
身為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從幕后走向臺前,與新冠疫情有關。無論答疑解惑,回應輿論關切,還是普及疫情防控知識,他都出現(xiàn)在公共視野中,用知識展現(xiàn)一名專家的公共價值。
此外,吳尊友的敬業(yè)也讓人記憶深刻。一大例證是,短短幾年時間,他的頭發(fā)從黑變白。談及此事,吳尊友說,“我的這些投入真的算不了什么,很多人頭發(fā)比我白得多,我只是通過媒體的宣傳,好像感受到我的工作經歷。”這種謙抑令人動容,也塑造了他的公共形象。
誠如吳尊友所言,疫情防控能夠取得成效,背后有無數(shù)人的堅守。對此,人們不會忘記,也是公眾對堅守者的由衷感謝。
討論吳尊友,如果只聚焦于滿頭白發(fā)無疑過于簡單,也失之于輕佻。
身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吳尊友在今年兩會期間準備的提案是關于加強公共衛(wèi)生人才培養(yǎng)。吳尊友說,要培養(yǎng)更多的公共衛(wèi)生領域專家,讓他們有足夠知識,有豐富經驗,在遇到公共衛(wèi)生問題時能夠沖上去,能夠挑大梁。應該說,這個觀點立足于國情,慮深思遠,用心良苦。培養(yǎng)更多專業(yè)人才,構筑強大的公共衛(wèi)生體系,可更好守護公共健康。
其實,吳尊友的老本行是艾滋病防控研究。他的研究領域為,艾滋病流行病學、高危人群行為干預、艾滋病預防控制策略、項目評估等。據(jù)報道,他研究的成果也為國家艾滋病防治提供了支持。用行動詮釋責任,用知識定義擔當,這正是流行病學專家所應有的價值取向,也是他們獲取良好社會評價的應有之義,更是吳尊友辭別人間后留下的一道思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