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不少網友反映在社交平臺中發現有人竟在售賣惡意外賣賠付的相關教程。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不法分子以收費50到300元的價格,公然教授
近日,不少網友反映在社交平臺中發現有人竟在售賣惡意“外賣賠付”的相關教程。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不法分子以收費50到300元的價格,公然教授他人如何虛構以在外賣中吃到異物為由,向商家進行投訴并索要賠償。外賣平臺稱,已成立惡意索賠治理小組,平臺聯動警方完成多起案件的處理。法律人士表示,惡意索賠涉嫌敲詐勒索,而售賣相關教程可能涉嫌傳授犯罪方法罪,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外賣賠付”教程可吃“免費午餐”?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貼吧等網絡平臺進行搜索,發現不少專門出售“外賣退款”教程且數量眾多。在話人間貼吧中,北青報記者看到,有專門的“美團退款吧”,累計發帖量已經超過6000篇,其中排名靠前的帖子均為出售相關“攻略”:“美團外賣退款”“一包煙免費教如何退、還有餓了么賠付直接教”……在一些帖子下,有網友詢問“怎么聯系”,樓主要求私信,有的還留下了自己的QQ號。
在QQ群里,也有不少專門的“賠付群”。在一個名為“吃貨賠付群”的QQ群中,群主將全員禁言,但不斷發送個人微信二維碼,還配上了曾經收到的賠付余額截圖,表示可以“美團半小時擼100元,有想要的直接加微信即可”。
北青報記者加入社群后,表示想購買教程與群主開始詳細溝通。賣家表示,課程里會教授如何向外賣商家索要賠償。在美團、餓了么等平臺下單餐品,收到外賣后,以吃到“蟲子”“毛發”等異物為由,提供相關照片作為證據,申請投訴該商家并要求一定賠償,具體賠償金額不等。該課程收取的費用多在50~200元左右,根據不同價位可申請不同數額的賠償,包含帶賠付與不帶賠付等內容。
不過,在貼吧里,也有網友表示自己曾被騙了,“吧里有個騙子,他提出讓我用他的號下單走閑魚。東西我收到以后,他讓我閑魚確認收貨,他說他明天退,然后我選擇相信他。資金凍結了我也幫他解除了,今天發現跑路了。”有網友表示我也遇到過。
商家為息事寧人選擇賠償
北青報記者看到,這些賠付是鉆了外賣平臺的保護消費者食品安全相關政策的空子。美團的“放心吃”服務協議中顯示,餐品內有異物、餐品變質和使用餐品后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具體賠付責任與賠付標準以承保保險公司向用戶訂購外賣產品的商家提供的保險單、保險條款約定的為準,保險理賠金額會參考問題餐品金額和實際情況而定。
餓了么也表示有“食安險”,如發現食品變質、存在異物或引發就醫,均可申請理賠??缮暾埨碣r情況含以下三類:1.存在異物:食品內混雜不可食用異物;2.食品變質及過期:夾生、燒焦、變質、超過保質期等;3.致病就醫:食物中毒、罹患其他食源性疾患導致的致病就醫。在App內按照要求提交證明圖片即可。
對于惡意差評,商家叫苦不迭。位于豐臺區嘉園三里地下美食城中,一戶商家表示也曾收到過幾次外賣中吃出異物的投訴,“顧客”張嘴就要求按《食安法》索賠1000元。“我們一天也賺不到1000元,但不賠償他們就不停打電話騷擾。”另一受害商戶王先生表示,“有一天就賠了1800元,氣得我真想關店。”
一家全國知名連鎖川菜店門店經理張女士表示,自己所在門店位于北京豐臺區麗澤天街,是惡意職業索賠的受害者。據門店經理張女士介紹,曾收到某“顧客”一張嘴巴流血的照片,說外賣中吃出了石頭把嘴擦破了,索賠1000元并要求賠償醫療費。但當張女士要求該“顧客”來門店協商解決并提供就醫憑證時,卻被果斷拒絕。最終她給總部報備后,賠償了800元才算了結。后來,張女士無意間在內部工作群中發現,自家品牌在朝陽區、石景山區的門店,也出現了同樣的索賠訴求,且“顧客”反饋的照片居然與自己之前收到的完全一樣。
多數商家因為怕麻煩,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一般都會選擇息事寧人,“如果索要不過分的話,賠點錢就賠點錢吧。”一外賣商家表示。
北青報記者從美團平臺了解到,平臺對于一些異常交易行為也有識別能力。一旦發現有惡意索賠行為,平臺不僅會對他們的權益做限制處理,還將整理相關線索和證據,并將其提交給市場監管部門和警方,配合相關部門進行打擊。美團外賣成立了惡意索賠治理小組,近一年來已協同多地市場監督部門和警方破獲30起個案,抓捕40余人,通過平臺治理和立案打擊,累計幫助商戶挽回損失2400萬元。
已有不法分子因類似行為被刑拘
黑產社群售賣的外賣點餐的騙賠教程,不僅增加了商家及平臺的賠付成本,而且也擾亂了正常的商家經營環境。北青報記者看到,目前,已有不法分子因類似行為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的案例。兩男子從外賣平臺下單飲品,然后抓來飛蟲放在飲品中,以此向商家索要巨額賠償,在嘗到甜頭后,他們一次次如法炮制,短短半年時間,非法獲利2.4萬元,最終商家報警后,兩男子因涉及敲詐勒索而被判刑。
某餐廳負責人王老板表示,自己曾在收到類似退款申請的時候很委屈:“外賣出去之前都檢查過了好好的,不可能是這邊的問題!”但由于食客李某態度堅決,并以差評威脅王老板,且索要金額也不大,王老板就想著花錢保平安,草草退款了事。但過了一段時間,王老板發現同樣地址的用戶,居然以同樣的理由,再次向自己發起退款,隨后便向平臺反饋此事。平臺接到王老板舉報后,迅速對該用戶進行了排查,并向警方報案。警方調查發現,從2021年3月起,李某便利用母親和自己的5個手機號點外賣,然后在餐品中放入自己一根頭發,再以此為由向商家發起退款。據警方統計,李某惡意敲詐200余次,涉案金額累計近萬元,因涉嫌敲詐勒索罪,已被采取強制措施。
北京嘉維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對北青報記者表示,虛構食物有問題進行敲詐勒索,可能會涉及刑事犯罪,如敲詐勒索罪,而教他人欺詐差評發帖的人可能會涉及傳授犯罪方法罪。
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王瓊飛律師告訴北青報記者,在網絡平臺傳播黑灰產教程內容,傳授內容涉及違法犯罪的,則傳播者可能涉嫌傳授犯罪方法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20年修正)第二百九十五條規定,“傳授犯罪方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同時根據《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第八條及第十條規定,短視頻平臺、社區、貼吧等作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應當健全信息發布審核、實時巡查、黑色產業鏈信息處置等制度,發現違法內容,立即采取處置措施,保存記錄并向有關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