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有網友發文稱,在社交平臺上看到疑似緬北販賣人口的聊天記錄。該事件引發網友熱議。網傳聊天記錄顯示,8月3日,一昵稱閔閩的網友在群
近日,有網友發文稱,在社交平臺上看到疑似緬北販賣人口的聊天記錄。該事件引發網友熱議。
網傳聊天記錄顯示,8月3日,一昵稱“閔閩”的網友在群聊中發布了一條“昆明出2個人,一個22歲女大學生,一個17歲未成年,能走匯汪擔保的老板來!”
隨后,一名疑似買家的網友聯系“閔閩”,對女孩詢價。雙方在聊天過程中多次提及“豬仔”、“蛇頭”、“偷渡”等詞。
“閔閩”稱,22歲女大學生名為李某,她的價格為12萬元,如果不要未成年的男生,就將他留在國內,只送女大學生出境。“閔閩”最后強調,這兩人明天必須送走,如果想要的話,明天拉群并安排“蛇頭”接人。
聊天記錄顯示,8月3日,被販賣的2個人還在昆明。李某大學在讀;另一17歲男生情況不詳。2人賣16萬,女生單賣12萬。
根據聊天記錄中李某的身份證照片,李某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人。16日上午,話人間記者聯系到李某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及社區。
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女孩已經失聯多日,社區和其家人多次嘗試聯系未果,“工作人員已經去女孩家查看情況,目前已經報警,等待警方處理。”
派出所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該案件已在核實調查中。
此前,據陜西廣電報報道,8月15日,保山公安局民警告訴記者,對此事已知情。“已經有很多人在說了,我們已經在處理中,(但)不清楚有沒有,還在調查到底是真是假。”
話題延伸:緬甸被“妖魔化”了嗎?
隨著緬甸電信詐騙案頻發,不少網友將上述事件與其聯系起來。據了解,人口販賣已經成為跨境電信詐騙犯罪的重要特征。
8月16日,“在緬中企工作人員稱不要妖魔化緬甸”這一詞條沖上熱搜。
據看看新聞全球眼報道,一名在緬中企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稱,還是要用理性和常識來看待,不要“妖魔化”緬甸。
該工作人員稱:“從我在緬甸生活、工作多年的經驗來看,只要你做的是正常的行業,又沒有偷渡,你是不會被拐騙或者遇到一些不好的情況的。”
“一些自媒體可能是為了蹭流量,但是我們還是要回歸理性,不能把整個緬甸都妖魔化,不要輕易被網上的東西所蒙蔽。”
但是網友對這類說法似乎并不買賬,稱“又出新的花招來騙人嗎”“沒有妖魔化,本來就是魔鬼”“反正你咋說我都不去”,少量網友表示“可能有好的,但還是以偏概全保險點”。
據悉,今年3月23日,中國駐緬大使在會見緬甸副總理時指出,近來發生的多起中方人員越境來緬事件,都有緬甸境內網絡詐騙等非法活動背景。
緬方表示,高度重視中方多次表明的立場,已加大力度開展打擊。
此外,6月7日,國際刑警組織公布了一份關于人口販賣的研究報告,并向包括緬甸在內的195個成員國發出橙色通報,提醒各國警惕由電信詐騙引起的人口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