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3年7月28日,合肥市召開專題會議,提出了十條針對房地產市場的新舉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條,為避免公攤面積比例過大,要積極探索
2023年7月28日,合肥市召開專題會議,提出了十條針對房地產市場的新舉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條,“為避免公攤面積比例過大,要積極探索商品房銷售按套內面積計價”。
這一消息迅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作為一位媒體人,我認為這一舉措具有積極意義,但同時也需要謹慎推進,確保改革的順利實施。
重慶自2002年起就開始以套內面積計價。目前開發商通常會給兩套價格標準,兩套標準的房屋總價不變,套內單價高于建面單價。為了吸引購房者,中介傾向于用建面單價標價。
香港采用“套內面積”計價,很大程度上杜絕了因公攤面積含混而出現的“發水樓”,“發水”就好比買兩斤魷魚,一斤是水。
“‘取消公攤’應是系統性工程,包括圍繞套內面積的一系列稅費政策及配套制度的轉變。如果只是簡單地轉換計價方式,那就只是一個噱頭,沒有意義。”
首先,取消公攤面積計價是順應民意、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公攤面積一直是公眾對房地產市場的一大痛點,消費者對于自己實際得到的房屋面積感到不透明、不清晰,對公攤面積的計價方式更是存在諸多疑問。因此,取消公攤面積計價能夠增強消費者對于房地產市場的信心,提高市場透明度,有利于維護消費者權益。
其次,取消公攤面積計價有利于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在公攤面積計價模式下,開發商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往往過分注重公共區域的裝扮和奢侈裝修,而忽視了房屋本身的使用功能。這不僅導致了房屋品質的下降,還對購房者的生活品質產生了不良影響。而取消公攤面積計價能夠引導開發商更加注重房屋本身的使用功能,提高房屋品質,推動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然而,取消公攤面積計價也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首先,對于購房者來說,雖然名義上的房價可能會下降,但是房屋使用面積可能會因此而變小,房屋的實際價值可能會下降。其次,取消公攤面積計價可能會導致一些開發商通過其他手段來彌補因房價下降而導致的利潤損失,例如提高套內面積的單價,或者減少公共區域的投入等。這些行為可能會損害購房者的權益,影響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
因此,取消公攤面積計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和影響。首先,政府應該加強監管,制定相關政策法規,規范開發商的行為,防止開發商通過其他手段來彌補因房價下降而導致的利潤損失。其次,開發商也應該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調整開發策略,注重提高房屋品質和使用功能,以滿足購房者的需求。此外,購房者自身也需要轉變觀念,理性看待取消公攤面積計價的影響,不要盲目追求名義上的房價下降而忽視房屋本身的使用價值和品質。
總之,取消公攤面積計價是一項具有積極意義和挑戰性的改革,需要政府、開發商和購房者共同努力,才能確保改革的順利實施和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和影響,制定出科學、合理、可持續的改革方案,以實現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