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7月25日,@緊急呼叫 從官方渠道獲悉,24日河北行唐縣5名學生在河道溺水身亡,事發地為獨羊崗鄉西秀村,5個孩子都是初中畢業,正放暑假。河
7月25日,@緊急呼叫 從官方渠道獲悉,24日河北行唐縣5名學生在河道溺水身亡,事發地為獨羊崗鄉西秀村,5個孩子都是初中畢業,正放暑假。河北行唐縣獨羊崗鄉西秀村村民稱,這幾名學生年齡為十幾歲,事發水域雖然水面平靜,但是水下很深,公安、消防等多部門連夜打撈救援。行唐縣和獨羊崗鄉政府辦工作人員稱,事故原因調查、家屬安撫等工作正在進行。
7月25日,是第三個世界預防溺水日。就在前一天,河北行唐縣獨羊崗鄉西秀村5名初中畢業生在河道溺水身亡。正值暑期,學生溺水進入高發期。為孩子筑牢“防水壩”,刻不容緩。
十幾歲的孩子,正是花一樣的年紀,因為玩水而斷送生命,實在令人痛心。更值得警醒的是,類似的悲劇總是重演。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5.9萬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據95%以上;僅今年7月以來,各地就有數十起兒童溺水的新聞報道。溺水已成為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殺手”。
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離去,不能不讓我們反思,溺水事故為何如此高發?公開報道和一些統計數據都表明,農村是兒童溺水事故的高發區。因為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忙于其他事情,暑期放假的孩子猶如放了羊,經常結伴或獨行去附近水域游玩。農村地區的水域大多比較開闊,看起來很淺,實則危機四伏。據新京報報道,導致河北5名初中生溺亡的事發水域水面平靜,但是水下很深。此類水域,一般也沒有防護提醒措施,更談不上有專人巡查。此外,很多孩子缺乏避險和救援能力,往往一個孩子掉水里,其他孩子盲目施救,結果不僅沒有把人救出來,反而又搭上幾條生命。
每到暑期來臨,教育、消防等部門都會給孩子提前打預防針,有的還跟家長和孩子簽責任書,不可謂不盡心。近日,教育部、工信部向全國手機用戶發送暑期防溺水公益短信,提醒中小學生和家長,時刻緊繃防范溺水這根弦,遠離危險水域,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下水救助落水者。但一再發生的慘劇表明,對于生性好動、對自然充滿好奇、對危險缺乏認知的未成年人,只是提醒并不夠。切實增強孩子的認知,防止孩子接近危險水域,讓孩子掌握溺水自救和救援能力等,不能止于盡心,還要想想如何盡力。亡羊補牢,不能停留在補的意識上,而要落實到補的行動中。其中,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更要為孩子筑牢第一道“防水壩”。
下一篇:爸爸勇救溺水人員 女兒極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