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日本外務省4日宣布,已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書面文件,宣稱中方在日本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后宣布的進口管制措施完全不可接受。這是日本政府
日本外務省4日宣布,已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書面文件,宣稱中方在日本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后宣布的進口管制措施“完全不可接受”。這是日本政府對中國海關總署8月24日發布的關于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的公告的反應。日本政府認為,中國的措施違反了WTO《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SPS協定)的規定,沒有科學依據,是一種不公平的貿易壁壘。
日本政府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在經處理及稀釋后,排入大海。這些核污水是由于2011年3月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和海嘯引發的福島核事故而產生的,目前已儲存了超過120萬噸。日本政府聲稱,經過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處理后的核污水只有氚超標,是安全的3。但是,多方專家和組織指出,這些核污水仍然含有其他放射性物質,如碘-129、鍶-90、釕-106、碳-14等,這些物質具有極強的放射性和毒性,會對海洋生態和人類健康造成巨大的風險和危害。
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會隨著海流和食物鏈擴散到全球海域,影響海洋生物的生長、繁殖、變異和死亡。一些海洋生物可能會富集放射性物質,造成生物放射性污染。這些污染會破壞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和多樣性,威脅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人類通過食用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海產品或飲用受到污染的水源,間接地攝取海水中的各種放射性同位素。這些放射性同位素會在人體內積累,造成輻射傷害,損害人體器官、細胞和DNA。這些傷害可能導致癌癥、白血病、甲狀腺疾病、先天缺陷等慢性疾病。
日本核污水排海是一種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公約的行為,損害了全球公共利益和國際正義。這種行為也引發了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強烈反對和抗議,加劇了地區緊張和不穩定。此外,日本核污水排海也可能被一些恐怖分子或敵對勢力利用,制造更大規模的核災難或攻擊。
中國海關總署的公告是為了全面防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食品安全。
中國是日本水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之一,2019年中國從日本進口了約2.6萬噸水產品,價值約為100億日元。中國對日本水產品進口的限制,會讓中國消費者對日本產品望而生畏,也會影響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日本水產品的信任和需求。此外,中國還向WTO通報了自己采取進口管制措施的決定,并得到了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支持 。這些都會給日本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帶來負面影響。
在中國對日本產品進口采取嚴查限制措施下,幾天內就造成了日本5家相關出口企業損失高達1億日元,并且隨著限制還在繼續,損失也還在不斷擴大。由于中國海關100%檢測導致這些企業的產品通關時間被拉長,預計冰鮮類海鮮產品的通關時間需要2周時間,而冷凍類海鮮通關時間則需要4周。通關時間的拉長以及中國海關嚴格的檢驗措施,將導致日本相關企業對華出口的水產品競爭力下降。
但是日本政府不僅沒有認識到自己核污染水排海給全球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和風險,為了自己的水產品出口。試圖通過WTO來干涉他國為保護自己民眾健康而采取的合理措施。這種做法是一種倒打一耙、顛倒黑白、無理取鬧的行為。我們敦促日本政府立即停止核污染水排海,撤回向WTO提交的文件,接受國際社會的監督和評估,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責任。